真理,总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期次:第131期    作者:本版采写:刘雨欣 魏照倩 王玫玖 刘思懿 张怡然 杜婕   查看:189


  凭借马原课程的精彩讲授,唐纪宇老师荣获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卢山 摄


我校举办《青年马克思》观影活动。 赵子亨 摄


  编者按:今年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永垂史册,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震古烁今。在国关校园,广大师生通过参与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重温穿越时空的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本期“关注”,让我们一同走进马克思,感受马克思主义耀眼的真理光芒。
  致敬千年伟人 传承真理力量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我们隆重纪念马克思,不仅因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还因为他是伟大的实践家、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年轻时,经常深入工人群体,了解工人生活、疾苦和诉求,参加工人集会游行,与工人一起反对资本斗争。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他深入曼彻斯特、博尔顿等棉纺厂,了解纺织工人生活后写成的。在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帮助下,欧洲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就是马恩为这个同盟写的纲领。反映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马恩诸多经典著作,就是当时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当马克思写下这闪光的科学论断时,他的主义、学说就已远远超越了以往一切思想和学说的书斋思辨性,具有了现实的科学真理价值和强大的实践指导力。历史事实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它已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驾驭引领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我们隆重纪念马克思,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影响世界历史朝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前行,更重要的是,它深刻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走向。1840年后,当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苦苦寻求复兴之路时,不知如何前行的迷惘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苦斗迷惘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行的光明大道。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和平幸福的今天。这就是中国老百姓最质朴浅显通俗的逻辑。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或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这样,怀着由衷的敬意、尊崇,满腔热情地隆重纪念马克思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依据这一原理,我们党把坚持人民立场视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造福人民。
  马克思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精神,《宣言》的旗帜,“共产主义的魔怪”将永远回荡飘扬宇宙人寰!(文/杨家祚,原国关马列教研部主任)
  丰富课堂内容 领悟思想真谛
  1818年5月5日,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诞生于德国西南部的边陲小城特里尔。30年后,《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主义诞生。两个世纪的时光如流水般划过,历史的洪涛淹没无尽风光,但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却永垂不朽,指引所有人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身为青年人的我们,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的系统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学校园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课程。
  “马克思一生的目标是关注人的解放,从没有改变过。”公共管理系唐纪宇老师如是说。作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总能将原本晦涩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广受学生好评。唐老师表示:“因为这门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所学内容重复性较高,所以我会多给同学们补充一些平时不甚了解的知识。”他会在课堂伊始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并且引入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经典著作的原文选段,帮助大家更好地“走进马克思”。
  在授课过程中,唐纪宇老师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唐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便是它指导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帮助我们不断纠正错误,回归原初诉求。同时,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也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唐老师提到:“我国很多的改革措施其实都体现了马克思早期的思想。比如说住房问题,市场化使得老百姓买房难,我国所采取的诸如共有产权房、公租房、两限房等措施,即利用市场经济之外由国家控制的部分,打破纯市场化带来的问题,这些都与马克思的思路是一致的。”
  此外,唐老师还会通过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提醒同学们不断进行自身的反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丰富大家对于现实的理解并给予生活上的启示。可见,马克思主义在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后,依然熠熠生辉,指引着当代青年人的发展方向。
  开展主题观影 全面认识伟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缅怀马克思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5月23日我校在礼堂组织开展了《青年马克思》观影活动,并通过召开影片观摩座谈会、党支部共同学习研讨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师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
  影片描绘了26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相识相知,在共同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创造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经过,以及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影片并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是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通过观看电影重温马克思的青年历程后,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公管系金波副教授认为,影片中展现的马克思矛盾和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价值观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方法等,都依然适用于当今社会。国政系申林副教授从影片中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马克思:“按照马克思的学识以及当时哲学在德国备受尊崇的地位,马克思本可以过一种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但为了谋求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幸福,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马克思选择牺牲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去走一条艰难坎坷的道路。”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国政系14级于阔对影片中的这句话印象尤为深刻。他谈到,正如影片中马克思所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当代青年人更应当保持理性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而盲目崇拜只能毁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法律系14级刘旭同样感触颇深:“马克思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双眼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行动解决问题。”
  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使马克思感受到现有哲学的苍白无力,他意识到需要一种新的哲学来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于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了,诞生于那个战火频仍的纷乱年代,成为工人阶级革命的思想,并一直指导人类进步事业发展至今。
  成立兴趣小组 品味哲学内涵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哲学社,在国关校园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曾获评北京高校“百校千组学讲行”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习小组。
  对于哲学社来说,为了让同学们利用有限的课外时间学到更多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哲学社定期举办了关于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精读课。“与具体的知识相比,马克思精读课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哲学社成员、文传系17级韩绪衡谈到,这种思考使大家对马克思哲学的认识逐渐清晰明确,而不再只是依赖教科书和老一辈们的流传。
  “马克思不是孤立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深深扎根于西方哲学的深厚土壤中的,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入整个西方哲学体系中加以考量。”在哲学社的第一节课上,社长文传系16级时盛杰就解答了很多同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大困惑——“西马”究竟是不是“马”?除此以外,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交流中,哲学社的成员们经常会碰撞出有趣的思维火花,对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产生许多奇妙的想法,提出了诸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过时”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为哲学社的同学们看待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目前,哲学社主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活跃于校内外。除了在校内定期开展集体学习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读课以外,哲学社还尝试运用网络课程、线上分享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此外,哲学社还广泛参与到与其他高校的社团联谊、参观学习等活动中。正是在这种不懈的“取经”过程中,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
  今后,哲学社将继续秉持纯粹、严谨的学术精神,鼓励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在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基础上,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来拓展知识面、提升思想境界,推动国关校园更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涌现。
h